凝心聚力 知难而进
加快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音乐学院
在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院长 王刚
(2024年7月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到会的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与总结
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化危为机、战胜疫情,夯基垒台、图谋长远,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牢固树立“两个确立”,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行政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召开党委会67次、院长办公会56次。扎实推进巡视整改暨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巡视反馈的12类26个具体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深入开展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不断提升监督效能。完成“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2个教工党支部荣获陕西省高校“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895人,核查党员档案1200余份。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分批次选拔调整科级、处级干部217人次,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提升得到加强。坚决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学校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统战和离退休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学校民主治校水平不断提升。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深化新时代“三全育人”改革。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开展两轮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艺术学理论唯一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优秀教材2项,省级教改项目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立项 72项、省级立项194项,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银奖5项、铜奖4项。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举办第四届长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论坛、第二届川陕鄂音乐学院“优才计划”研究生专业技能展演活动暨全国音乐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论坛;开展“博士研究生导师讲坛暨学科建设高层次专家系列讲座”;研究生课程《思政与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被评为“第二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民族管弦乐训练与表演》入选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室内乐合奏与演绎》入选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教育类项目1个,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
(三)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完成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工作,成立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获批设立西部电影音乐创作与评论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思政研究基地建设和青年创新团队进入深度建设周期。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84项,横向科研项目48项,年均科研经费投入总量900余万元。举办高研院特聘专家“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系列·乔建中文集”新书首发式、《交响》办刊四十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音乐理论期刊工作学术研讨会、“博雅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一带一路”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与艺术呈现创新团队入选2022年度陕西青年创新团队。
(四)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校持续聚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我讲我的‘立德树人’故事”“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主题活动。设立校级“教师发展研究项目”。新增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续聘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长期专家3人;新增客座教授8人。新增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3人;获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教育世家学习宣传对象”家庭1个。
(五)艺术实践成果丰硕。学校发挥专业优势,推出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原创交响曲《九曲黄河》、红色交响合唱《黄河大合唱》、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江山如此多娇》、红色音乐会“琴音传薪火”等,创作出版《百年赞歌》《颂歌献给党》声乐曲集。举办学校艺术实践展演月活动、首届室内乐艺术节、首届“仙音杯”舞蹈比赛、国内首次“艺术嗓音健康与歌唱科学论坛”等。开展“竹韵鼓风”吹打专业传统作品大赛,钢琴独奏作品创作比赛,国际钢琴学术交流周等活动。
(六)社会服务能力展现新担当。学校不断加大社会服务力度,积极参与“十四运”开闭幕式文体展演、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携手同行》暨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第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终南乐夜”演出等社会服务演出工作。艺术博物馆与西安市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音乐文化展厅”;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挂牌共建2所 “西安鼓乐教育普及基地”、1所“国际排箫学术交流中心教学实践基地”。“陕北唢呐”“中国琴学”“陕北民歌”“西安鼓乐”和“传统音乐类非遗研究”项目,获批2023-2025年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加强艺术博物馆藏品征集,深化音乐考古学、博物馆学、唐乐舞(乐器)复现研究与古琴修复,首批成果初见成效。规范培训考级工作,与全国近200余家考级承办单位签订《艺术考级合作协议》。持续做好“两联一包”和“双百工程”。校领导多次带队赴宁强县调研乡村振兴、对接“双百工程”工作、开展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等活动,扶贫帮扶工作多次获得省级表彰,去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七)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学校持续做好外籍师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外籍教师年底考核激励机制和留学生奖学金机制,逐步完善外籍师生管理制度,切实维护涉外意识形态安全与稳定。与20余所海外知名音乐学院建立联系,签署合作备忘录/框架协议4个;引进外国教师(专家)5人;实施50余个国际交流专项,先后70批次共计300余人次来访我校,主办/举办国际会议、讲座、大师课及音乐会50余场。选派2批次赴巴林、吉尔吉斯斯坦参加活动。选送130余名师生参加国际赛事,荣获金奖34项;22名学生依托《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等出国开展访学、对外交流;1名本科生获批国家公派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招收国际学生(含台湾学测生)10人,获批恢复2024年华侨港澳台联招招生资格。
(八)办学条件和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学校积极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推进新校区建设立项申报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建设“辅导员之家”。推进校园三期视觉形象标识建设,完成学校中心机房和“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建设、校园5G网络和多媒体音响升级改造。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新增银校互联系统和银行对账系统。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及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完成乐器厂、朱雀琴行公司制改革。加强校园安全与民生保障,切实维护校园安稳工作。围绕师生需求,完成4号、7号教学楼电梯加建改造、5栋学生公寓澡水改造、缓解教职工停车难地库车位二次出租使用、安装家属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外卖智能取餐柜等,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学生餐厅被雁塔区市场监管局评为“食品安全示范校园”。学校首个共享“母婴室”投入使用。近三年,教职工税前人均收入较2020年增长了18.50%,年均增长率5.82%,教职工幸福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党政班子和全体西音人积累的基础上,依靠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取得的。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全体师生、广大校友和所有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等教育要促进内涵式发展,鼓励高校在不同定位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面对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的实施和内涵发展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顶层设计”还不能与时俱进,高位引领、对标对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还存在不足,我们在观念集成、改革意识和内生路径上还存在明显短板。二是学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标志性成果较少,与“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有组织科研形态尚未形成,科研创新存在短板,科研总量、横向联合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人才氛围不够浓厚,领军人才明显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举措不多、吸引力不强。五是艺术作品创作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原创性、代表性、标志性的作品较少。六是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支撑条件还不充分,办学空间受限,教学资源不足,财力缺乏新的增长点。七是干部教师队伍忧患意识还不强,能力建设需持续强化。面对这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精准对标,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计划召开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把始终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音乐教育作为办学之“魂”,坚持扎根西部、服务陕西、辐射全国,形成办学的国际化视野和地方化特质。进一步修订完善“十四五”规划,明确学校立足差异、强化特色,形成比较优势的顶层体系。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本科教育内涵,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打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攻坚战。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实践;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索线上线下及研讨式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教风、学风、班风建设,打造品牌党团活动;持续推进“人文西音”校园文化,构建具有西音特色的学风建设体系。切实加强附中建设,积极拓展生源基地,多措并举提升文化课、专业课教学水平,吸引优质生源,为大学做好优质生源“供血”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价值取向,繁荣艺术创作,重点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红色文化、“一带一路”等主题,培育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和研究成果。
(三)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理念,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方案,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博士授权点建设整体方案,强优势补短板,加快博士点申报工作。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取得实效,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和著作出版的组织与指导,重点培育一批优质项目和高质量成果,做好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管理。深化职称评审改革,用好“指挥棒”,稳慎探索推进岗位设置、全员聘用和绩效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公平分配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浓厚人才工作氛围,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构建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和人才梯队。优化学校治理体系,拓展办学空间,有序推进新校区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四)持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文化育人新模式。持续凝练西音精神,围绕弘扬践行校训校风学风,增进师生认同感,彰显人文引领、以美化育、和谐包容、追求卓越的文化特质。遵循艺术类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专业特色,全面系统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引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本领,追求德艺双馨成长目标。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和校美育中心等思想文化主力军作用,完善“艺术思政”育人体系的理念定位、层次内涵和实践应用,培育、推出一系列在全国艺术院校领先的重大文化成果。继续做好“芳华西音”文化项目建设,引导各院(系)聚焦思想引领、榜样示范、阵地建设,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凝练“一院(系)一精品,一主题一精彩”的校园文化成果。加强网络文化表达体系建设,创作弘扬正能量、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讲好西音故事、传播西音形象、提升西音美誉。充分发挥艺术博物馆、校史馆育人功能,深入开展校史教育和红色音乐文化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精准对接重大战略,开拓服务社会新局面。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文化强国强省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组建高水平服务团队,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发挥好文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活动展演、文化建设项目和各类公益演出等,不断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美育协同活动,打造社会美育协作“共同体”,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挥好学校资源优势和音乐文化的地缘及高地优势,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和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与西影集团、陕文投、陕文旅等单位进行大联合、大协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协助打造高品位的陕西旅游经济文化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当前,学校正处在攻坚克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双一流”创建与兄弟院校“前甩后追、不上则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压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一位西音人立足岗位、全情奉献,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使命,赓续西音精神,“知难而进、凝心聚力,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征程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